漯河剿簇物流有限公司

當前位置:
首頁 >> 學歷類 >> 高考 >> 輔導資料 >> 正文

2016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:古詩意象例釋之柳

發(fā)表時間:2016/4/11 15:08:41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點擊關注微信:關注中大網(wǎng)校微信

⊙惜別,留戀,祝愿。

古代詩歌中離情常常與柳相關合,以折柳表惜別,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“同構”的關系,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,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 種“依依不舍”之情;由于“柳”、“留”諧音,古人在送別之時,往往折柳相送,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;更由于柳之易活,寄托了送別人對離人的美好祝愿。

例1:李白的《春夜洛城聞笛》:“誰家玉笛暗飛聲,散入春風滿洛城。此夜曲中聞折柳,何人不起故園情?”該詩系化用樂府《橫吹曲詞·折楊柳歌辭》“上馬 不捉鞭,反折楊柳枝。蹀座吹長笛,愁殺行客兒”的詩意?!按艘骨新務哿稳瞬黄鸸蕡@情?”說的是今夜聽到《折楊柳》的曲子,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(xiāng)的 感情呢?”

例 2:李白《憶秦娥》:“簫聲咽,秦蛾夢斷秦樓月。秦樓月,年年柳色,灞陵傷別。”折柳贈別的習俗在唐時最盛,唐代西安的灞陵橋,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 離別長安的必經(jīng)之地,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,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。后世就把“灞橋折柳”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。故溫庭筠有“綠楊陌上多 別離”的詩句。柳永在《雨霖鈴》中以“今宵酒醒何處,楊柳岸,曉風殘月”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。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(chǎn)生以后,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 聯(lián)系。

例3: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?!?/p>

例4:周邦彥《蘭陵王·柳》:“柳陰直,煙里絲絲弄碧。隋堤上,曾見幾番,拂水飄綿送行色。登臨望故國,誰識,京華倦客。長亭路,年去歲來,應折柔條過千尺。

例5:《送別》詩:“楊柳青青著地垂,楊花漫漫攪天飛。柳條折盡花飛盡,借問行人歸不歸?”柳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,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產(chǎn)物,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(guī)定與制約,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。

★像“柳”這樣的意象,中國古典詩歌中還有許多。這些事物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文化賦予了某種特定內(nèi)涵的事物。如歲寒三友中的“松”,中國文化賦予 它“堅韌挺拔”的性格,“竹”則賦予“剛正有節(jié)”的節(jié)操,“梅”則賦予它“傲霜斗雪”的風骨,“水仙”則是“冰清玉潔”的象征,“杜鵑”則代表一種悲劇氛 圍。鑒賞古代詩歌需要了解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內(nèi)涵。眾所周知,詩歌的創(chuàng)作十分講究含蓄、凝練。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,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,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,寫景則借景抒情,詠物則托物言志。這里的所寫之“景”、所詠之“物”,即為客觀之“象”;借景所抒之“情”,詠物所言之“志”,即為主 觀之“意”:“象”與“意”的完美結合,就是“意象”。它既是現(xiàn)實生活的寫照,又是詩人審美創(chuàng)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。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(chuàng)造一 個或一群新奇的“意象”,來含蓄地抒發(fā)自己的情感。 反之,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,才能把握詩歌的內(nèi)容,領會詩歌的主旨,進入詩歌的意境,感知詩人的情感。所以,詩歌的閱讀鑒賞,必須以解讀詩歌的 意象為突破口,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。

附:“楊柳”:傷別情懷

堤柳堆煙:能觸發(fā)往事如煙,常被用來抒發(fā)興亡之感。(冷清清的落照,剩一樹柳彎腰。)

(責任編輯:hbz)

2頁,當前第1頁  第一頁  前一頁  下一頁
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(tài) 更多>
五莲县| 定襄县| 敦煌市| 家居| 叶城县| 科技| 金川县| 上饶县| 清水河县| 蒙山县| 西丰县| 万宁市| 云梦县| 会昌县| 加查县| 磐石市| 扶绥县| 天气| 申扎县| 徐州市| 德化县| 霞浦县| 宜黄县| 望江县| 福建省| 万荣县| 敦煌市| 望城县| 定陶县| 鄄城县| 信阳市| 牡丹江市| 乌恰县| 潍坊市| 稻城县| 哈尔滨市| 贞丰县| 龙海市| 怀远县| 全南县| 岳池县|